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才能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的力量。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品格,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邓小平理论紧紧抓住我们时代的重大课题,从世界和中国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高度,对它们给予了科学的解答,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时代品格。邓小平理论的民族性是以时代背景为依托的民族性,邓小平理论的时代性是与民族特色相辉映的时代性。这种民族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使得邓小平理论既有别于民族虚无主义,又有别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关系中把握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邓小平同志说过,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即在中国,要实现民族的独立、富强和幸福,要搞现代化,就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近现代史已经表明,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改革开放前,尽管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遭受了失误和挫折,但我们毕竟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正是由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取得的。但是,中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能不遇到许多特殊的困难和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科学地对待资本主义。第一,“要弄清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51页)必须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比封建主义的巨大进步性。对资本主义的恐惧、仇视,并不能真正克服、战胜资本主义;用封建主义的立场对待资本主义,只会败坏社会主义。第二,要弄清什么不是资本主义。在邓小平同志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有些东西并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他明确地提出,有三个方面是社会主义可以学而且必须学好的:一是科学技术;二是管理方法;三是相当一部分经营形式,特别如市场经济等。第三,要勇于并善于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认为,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当然,利用资本主义,并不是要在中国推行资本主义制度,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这就决定了利用资本主义,与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制度、模式是有根本区别的,决定了利用是同有效地抵制资本主义的一切腐朽因素相辅相成的。第四,必须深入研究、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不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也就不可能真正搞清楚在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本世纪下半叶,特别是近20年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确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因而,必须深入研究、把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所表现出来的新形式、新特征;必须深入研究、把握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影响,把社会主义建设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社会主义在同当代资本主义的剧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关系的思考,既着眼于时代条件的新变化、世界局势的新发展,又着眼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而且归根到底是为了中国的发展。
在总结历史经验中把握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恩格斯说:“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32页)能否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历来是关系到一个党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一个民族能否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鉴于此,邓小平同志格外重视总结历史经验。他多次指出,正是由于对以往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才能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些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并贯彻下去。
在邓小平的理论中,总结历史经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因而其价值指向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总结经验,必须坚持一个根本的原则,即历史进步与人民利益的统一,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脱离具体的国情,离开一定的民族形式,总结历史经验就只能成为抽象的空谈;没有一定的时代水平,离开人类历史的进步要求和发展趋势,总结经验就缺少“民族自我批判”的能力,只能成为拒绝历史进步和时代发展而固守民族弱点的托辞,这同样不是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
总结历史经验不是一次完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然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的创举,我们就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不断地总结、创造出新的经验。譬如,搞市场经济,还要不要有宏观管理,要不要强调中央的权威,换言之,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中央政府的宏观管理、中央的权威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有什么新的特点?这就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总结、创造出新的经验。否则,就会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或者以为强调宏观管理,加强中央权威,就是回到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老路。对此,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宏观管理要体现在中央说话能够算数。这几年我们走的路子是对的,现在是总结经验的时候。……过去我们是穷管,现在不同了,是走向小康社会的宏观管理。不能再搬用过去困难时期那些方法了。现在中央说话,中央行使权力,是在大的问题上,在方向问题上。”(《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6页)
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立足于中国实际,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强调自力更生与吸收外国经验相结合,这是邓小平理论一个重大特色。
在世界与中国的相互作用中把握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在世界各民族普遍交往的时代,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集中力量加快发展,但如果不能对世界发展变化的总体特征、时代主题、时代趋势有一个正确的把握,也就不可能发展自己。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这对于我们从世界与中国的相互关系中把握邓小平理论民族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有多方面的启迪。首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体现了我们党对世界形势、时代特征的发展变化的新认识,具有总结历史经验和科学地把握现实的双重意蕴。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了一个不同于“战争与革命”阶段的“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历史发展阶段,虽然地区冲突不断,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国际经济领域联合与竞争两种趋势都在不断增强。“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处于加速构建之中,多极化的国际格局正在形成。其次,强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而发展问题又是最根本的,就不能不格外重视科学技术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各国之间发展程度、发展水平的较量,归根结底决定于该国的科技成果及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程度和水平。如果中国不能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综合国力,就不可能使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就不可能缩短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再次,邓小平同志把握当代世界主题、时代特征,并不是孤立地就世界来谈世界,也不是孤立地就中国来谈中国,而是始终从世界与中国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出发的。一方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要发展,关起门来不行,必须自觉、大胆地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充分利用并努力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以及加快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在邓小平同志看来,中国是个小国,即属于发展中国家,但中国又是名副其实的大国,在世界的多极中,我们是一极。因此,对待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不发展,整个世界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在当今世界,尤其是中国,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既是中国的责任,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对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